多维赋能:以技术创新驱动人才转型加速度
2025 年上半年,武汉数字人才实训基地紧扣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构建 “政策引领-人才筑基-行业深耕-技术融合-教育创新”五位一体培养体系,累计开展 53 场专题培训,覆盖政务、能源、交通等 12 大重点领域,服务超 3600 名政企校代表,成为区域数字人才培育的核心载体。
01 政策引领:锚定战略坐标,夯实培育根基
作为武汉市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核心载体,基地深度对接《武汉市建设湖北省数字经济示范城市实施方案》、《2025 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武汉市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以“政策+产业+教育”三轮驱动模式,支撑武汉市“打造数字人才高地”战略目标。文件明确提出 “依托武汉数字人才实训基地开展人才培训工作”,从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场景开放等维度构建全链条政策保障体系。
02 人才筑基:获批国家级考核点,构建认证标杆
武汉云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获批湖北省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工程师考核站点(初级),成为湖北首具备 “人工智能平台产品实现” 方向认证资质的机构。该资质覆盖自然语言处理、智能系统开发等前沿领域,预计年培养专业人才超 1000 人,为区域 AI 产业发展建立标准化人才输出通道。
03 行业深耕:场景化解决方案激活垂直领域潜能
党政机关:为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湖北省团校、武汉市江汉区人力资源局、十堰市生态环境局、武汉图书馆等党政机关单位开展AI赋能培训,推动工作效能的全面提升。
电力能源:为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等单位开展 AI 分层培训,通过 “理论+实战” 模式攻克智能调度、设备运维等场景痛点,推动电网系统数字化转型;
交通物流:为中国铁路武汉局举办网络安全攻防演练,为中通速运、荆宜高速等企业定制 DeepSeek +课程,提升人工智能专业技能;
城市建设:联合武汉大学开展数据治理培训,服务中建三局、恩施州组织部等单位,助力城市数字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
低空经济:打造首个低空经济产教融合项目-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空天地一体化遥感实训中心,推动无人机物流eVTOL 技术落地。联合武汉航飞、智网易联开展低空经济培训赋能。
04 技术融合:“DeepSeek+”课程体系赋能产业
推出覆盖 AI 办公、数据安全、智能教育等领域的模块化课程,深入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等 10 大园区开展定制化培训。通过 “工具实操 + 场景适配” 教学模式,帮助企业实现 AI 技术与传统办公场景的深度融合,典型案例包括国网武汉供电公司 AI 赋能专场培训,助力职场效率提升 30% 以上。
05 教育创新:产教协同打造人才培养闭环生态
师资培训:联合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基地举办工业软件、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师资研修班,推出师资赋能计划,培养双师型教师超 500 人;
高校联动:与 13 所高校开展 “专家进校园” 活动,在武汉工程大学等院校举办低空经济专题讲座及无人机表演;
以赛促学:为武汉工程大学网络安全学院、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提供赛题解析、攻防实战演练及红蓝对抗指导,强化学生漏洞挖掘与防御能力,与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联合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大赛;
生态共建:校企协同构筑数字人才发展共同体
通过 30 余场校企对接活动,基地与8所高校、12 家龙头企业形成深度合作网络,构建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 的创新生态。
01 产教融合:创新实训模式,实现双向赋能
与武汉信息网络学院(武汉网络安全大学,暂定名)、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共建数字安全实训基地与国家安全教育基地,联合修订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专业课程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02 跨行业协同:构建"数字经济+"认证体系
生态合作:在市网安协会指导下组建成立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与奇安信、中国移动湖北公司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行业需求-人才培养 - 技能认证” 一体化机制,推动数字技术与金融、通信领域融合。
认证标准:联合湖北省软件行业协会、武汉大学等机构开展人工智能训练师、工程技术人员培育项目,年输出专业认证人才超 1500 人,助力区域数字经济标准化建设。
未来规划:三大战略引领数智化生态升级
技术深耕:拓展垂直领域标杆场景
聚焦自动驾驶等场景,深化数据标注技术人才培养,形成可复制的行业解决方案;打造全市数据标注产教融合中心,推动市级数据标注产业学院建设,力争建设全国产教融合标杆。
生态共建:制定区域性数字人才标准
联合高校与企业构建覆盖技能评价、职业发展的全周期人才认证体系,推动数字人才培养规范化、标准化,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
服务升级:精准赋能中小企业转型
推出 “一企一策” 定制化服务,通过技术培训、场景化解决方案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助力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