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5日,武汉市网络安全应用场景供需对接会人工智能专场在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国家网安基地”)培训中心成功召开。本次活动由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产业联盟主办、武汉市网络安全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承办,汇聚相关主管单位、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黄鹤实验室、湖北天融信、金山办公、浪潮智慧科技、国网电力、湖北移动、中金数据(武汉)超算、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汉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30余家单位。聚焦人工智能安全发展核心议题,通过工作汇报、公约发布、标准立项、技术分享与供需对接,明确人工智能安全合规路径,促成网络安全企业为AI用户单位提供定制化安全服务,为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安全有序发展注入新动能。
总结汇报与公约落地 筑牢AI安全发展根基

武汉市网络安全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秘书长史琳波
活动伊始,武汉市网络安全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秘书长史琳波开展人工智能专委会工作汇报。武网安协人工智能专委会自今年5月成立以来,已构建 “政产学研用” 多元协作架构。在6月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专委会完成首批委员受聘仪式,明确技术研发与产业协同、标准化建设、应用场景拓展、人才培养、安全治理五大工作方向。同月,专委会承办了以“AI驱动网络安全革新”为主题的第三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网络安全论坛,并同步发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产品内生安全能力提升倡议书》,为区域 AI 安全协作奠定基础。

随后,《武汉市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安全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审议表决与发布环节成为核心内容。据武汉市网络安全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彭骏介绍,当前生成式AI快速发展,面临数据安全、模型可信、伦理边界模糊等多重挑战,《公约》的制定旨在凝聚企业、科研机构、监管单位的共同智慧,明确AI发展的安全准则与伦理底线,为武汉AI产业划定“安全红线”与“发展绿线”。随后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副主任等嘉宾共同发布《公约》,正式推动《公约》落地。
检测标准立项发布 填补领域规范空白

黄鹤实验室技术负责人索凯华
本次会议针对《生成式AI安全检测技术要求》标准的立项进行深入讨论。据该标准牵头立项单位黄鹤实验室技术负责人索凯华介绍,当前生成式AI安全检测缺乏统一技术规范,企业普遍面临“检测无依据、选型无标准”的困境,该标准立项将填补这一领域的规范空白,为AI产品安全测评提供科学、可量化、可执行的技术指引,降低企业合规成本、提升检测效率,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提供“通用安全语言”。该标准将围绕“数据安全、模型安全、内容合规、服务安全”四大安全维度构建,为企业技术选型、检测机构服务提供清晰方向,为 AI 产品安全测评提供科学指引,得到参会单位高度认可。
技术与实践双维分享 赋能AI安全路径探索

人工智能安全相关领域专家、二级教授陈伟
人工智能安全相关领域专家、二级教授陈伟以《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从技术演进、应用场景、安全挑战三方面展开分享。陈教授指出,AI 已从“专家系统(规则驱动)”迈入“深度学习(数据驱动)”阶段,安全风险同步升级。他结合“交通领域、制造领域、医疗领域、金融领域”四大典型应用场景剖析风险点,从技术原理到风险应对,内容兼具前瞻性与实用性,为企业解决AI安全痛点提供宝贵思路。

湖北移动区域技术总监宋文
湖北移动区域技术总监宋文以《中国移动人工智能发展安全需求与未来展望》为题,结合企业实践解读AI安全落地路径。他指出,中国移动作为“人工智能 +”行动核心参与者,锚定 “供给者、汇聚者、运营者”三大定位,已形成完善的 AI 安全保障体系。
场景供需对接研讨 凝聚协同发展共识
自由讨论环节,参会嘉宾围绕“AI 大模型安全检测难点”“行业合规成本控制”等话题自由交流,部分AI企业与安全服务机构初步达成技术对接意向。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化中心副主任罗滨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化中心副主任罗滨介绍,该校目前正在与行业主管部门在人工智能领域共建职教基础创新平台,积极推进产权成果建设。学校在网信人才培养及AI教学管产研应用、私有算力安全保障等方面工作,热忱欢迎各专业性组织、产业企业积极参与和支持。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信息中心安全监管部主任喻辉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信息中心安全监管部主任喻辉结合工作指出,建议聚焦网络安全场景:一是研究数据安全保护与信息泄露发现检测,二是关注生成内容合规性,三是让Al赋能网络安全工作,探索新应用。

武汉轻工大学副教授张帆
武汉轻工大学副教授张帆表示愿推动学校积极参与协会各项标准建设。希望搭建校企沟通平台,促进供需对接,同时向头部单位学习。

中金云链(武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客户经理张铭
中金云链(武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客户经理张铭表示企业希望能与行业加强协作,及时获取行业动态、新标准等信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
本次人工智能专场对接会的成功举办,将充分发挥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产业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武汉市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通过“明确安全共识、提供技术标尺、破解落地痛点、促进成果转化”四维发力,不仅为武汉人工智能产业筑牢安全屏障,更形成可复制的“政产学研用”协同模式,助力武汉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